聊聊關於 HKDSE 放榜日前後的心路歷程
在放榜日前,我心情主要還是擔憂英文能否及格,其他的話好像也沒啥所謂,因為我知道只要英文及格就可以進三大,取決於什麼課程罷了。
如果英文不及格的話,就對我來說面臨著很大的抉擇——Asso + Retake / CityU。我一開始是覺得不行就去 CityU,但是聽別人說寧願 Asso 也不 CityU,我就開始糾結了起來,畢竟只要我只要讀一年 Asso,考回 DSE 英文我就可以進三大,就沒有必要浪費 4 年時間在 CityU。但是我對 CityU 的印象也還不錯,我也不知道浪費一年時間在 Asso 身上是不是值得的。
至於緊張等等的情緒,我個人就沒啥,這主要是因為我在放榜前在趕著寫 Jupas Score Calculate,希望能在放榜前發佈,所以就沒什麼精力去緊張自己的成績了。
不過它倒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,不同科目的算法很複雜,搞了半天還是爛尾了。
收到成績表的那刻,我慶幸自己不需要糾結了——英文有4,但下一秒我又失望了——沒有一科5**,甚至主科全都是 4,而 Econ 才 5,這跟我的預期成績大相徑庭,我本來以為數學怎麼樣都可以有個 5,Econ 也應該有個 5*,結果全都落空了。
或許是因為一開始的期望太低(英文及格),所以看到我英文有 4 我就心滿意足了,就沒有特別失望。加上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,看到朋友的成績,心裡面好像好過些,另外就是算了下 Best 5,還是可以穩進目標課程(CUHK CSE 從一開始我就不抱太大希望)。
但是心中的不甘還是揮之不去,尤其是中文,閱讀理解 5*,但是作文卻 3 了,這在我考試的作文中也算是最低的一次了,而我自問這次中文作文寫的也不錯,實在不服評卷的結果。
因此,我去 Appeal 成績了,看到三科選修科的成績,雖然我覺得 BAFS 和 ICT 5* 我也是心滿意足,但一科 5** 就能有 8000 塊大學的獎學金,於是決定順便 Appeal。而 Econ 我也不太服才 Level 5 的成績,也去 Appeal了。
其實在交申請表之前,我想了很久,花 3000 多去 Appeal 到底有沒有必要,理性上說,就算成功,我也不太會改 Jupas 的 Choice(除非可以進 CUHK CSE),也就是這 3000 塊其實無法幫我上我心儀的課程,而萬一失敗,確實挺肉疼的。
但心中依舊有種不忿,不服為什麼我才這個成績,也感覺挺對不起老師和學校的,這 3000 多塊感覺純粹是為了「死得明白」。
不過在學校中,考得差也不太感覺得出,因為好像我們學校的人考的都不算特別好。但是打開手機刷 Threads,看到一個又一個 5** 的成績,問其他學校的朋友成績時,感覺自己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能力蕩然無存,之後翻到考評局的成績統計,發現自己 Best 5 才25分,也就是成績稍好的一檔,到 27 分才能稱得上是精英的級別,心中便很不忿,猶如個人價值變得很虛無,感覺自己挺廢的,又後悔自己當初在 Study Leave 期間的懶惰。
不過哪有什麼後悔藥可吃,能進到目標的課程,好像心中也沒那麼介意了。看到 A1 要搏,A2-3要穩這些選課策略,再看看自己,A1 已經很穩了,至於想搏的課程,分數又太高了。卡在這個空白地帶,說尷尬是真的,但我好像覺得也不錯,至少你不用糾結選科了,不得不說我感覺自己還是挺沒野心的一個人(不過往往都是當初野心蓬勃,但面對現實就安然接受)。
(熬夜寫的,時隔多天,也有點遺忘了,結構很亂望多多包涵,至於馬來西亞的遊記,可能得拖更很久)